edu:qualification:question

302主观题押题题目

教育基础知识:

  1. 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1. 教育的文化功能
  2.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2.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3. 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4.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5. 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作用
    1. 新时代发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6. 新课程改革的结构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学课程:

  1.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1. 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原则
  2. 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活动课程的特点
  3. 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4.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5. 隐性课程的特点

中学教学:

  1. 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2. 教学过程的结构/基本阶段
  3.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4. 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5.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的本质
  6.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7. 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8.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9. 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中学生学习心理:

  1.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2. 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注意的规律
  3.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4. 学生学习的特点
  5.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6.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7. 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8.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9.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0. 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
  11. 创造性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2.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3.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功能
  14.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5.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6.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7.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试误说)的教育意义
  18. 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特征
  19. 短时记忆的特点
  20. 学习策略的分类
  21.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22. 记忆的过程

中学生发展心理:

  1. 最近发展区及启示
  2.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3. 影响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4. 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措施
  5. 性格的结构特征
  6.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7.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8.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9. 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10.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1. 品德的心理结构特征
  12.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3. 态度/品德形成的阶段/主要内容
  14. 中学德育的途径
  15. 影响态度/品德发展的因素
  16. 贯彻疏导原则的要求
  17. 尊重与严格要求原则的贯彻要求
  18. 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
  19. 依靠积极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长善救失原则
  20.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1.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22. 榜样示范法的贯彻要求
  23. 说服教育法的要求
  24.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25. 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26.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27. 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
  28. 素质教育的内涵
  29. 家庭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次重要:

  1. 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2.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 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4. 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5.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6. 隐性课程的表现形式/基本类型
  7.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
  8. 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9.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10.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11.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12. 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13. 讲授法的概念和要求
  14. 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15. 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
  16.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7. 注意的品质/特性
  18. 操作(动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1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每个小点)
  20. 学习动机的定义和功能
  21.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22. 中学生情绪的特点和指导学生有效调节方法
  23. 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24. 影响学生能力形成的因素
  25. 压力的来源
  26.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27. 应对压力的方法
  28.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29. 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30. 建立教师的威信
  31. 班级管理的原则
  1.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2.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3.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4.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5. 德育的基本内容
  6. 美育的基本任务
  7. 五育之间的关系
  8.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
  9.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10.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11.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12. 教科书的作用
  13. 课程目标改革
  14. 什么是隐性课程?包括哪些方面?
  15. 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特点
  16. 布置课外作业应注意什么
  17. 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8. 常用的教学原则
  19. 教学的基本任务
  20. 按知觉对象分,知觉分为哪些类型
  21.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2. 记忆的过程
  23.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4. 怎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5.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2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7. 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28. 学习动机的功能
  29. 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内容
  30. 怎么激发学习动机
  31. 学习策略的类型
  32.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3.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34. 最近发展区理论
  35. 坎农-巴德学说
  36.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37. 人格的特征
  38.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39.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40. 智力差异
  41.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42. 心理辅导的原则
  43. 学校开展心理辅导的途径
  44. 品德的心理结构
  45.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46. 德育原则
  47. 德育的方法
  48. 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49. 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50. 班主任应具备的条件
  51.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52.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53. 教师发展的三阶段理论
  54. 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特征
  55.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56.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卢姨1:

  • 全面发展教育-德育
  • 备课
  • 流体智力
  • 奖励越多越好
  •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缺点
  •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内容
  • 教学原则
  •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卢姨2:

  • 教育目的vs培养目标
  • 道德行为
  • 动机强度
  •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 遗传的作用
  • 隐性课程的类型
  •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途径
  • 德育原则
  • 支架式教学理论-教学环节

卢姨3:

  • 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 德育就是道德品质教育
  • 性格是后天形成的
  • 学习是不是一定是有意义学习
  •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 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
  •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 德育原则
  • 分化和泛化

考前冲刺密卷1:

  •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
  • 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
  • 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 思维定势的影响
  •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优点
  • 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
  • 如何调整不良情绪
  • 教学原则
  •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 韦纳归因理论
  • 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动机

考前冲刺密卷2:

  • 教育与智育的关系
  • 德育过程的顺序
  • 培养目标
  • 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个别化教育
  •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 德育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要求
  •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德育原则和方法
  • 学习动机

小红书:

  • 教学原则、方法
  • 德育原则、方法
  • 班级管理处理方法
  •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马斯洛需要层次、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皮亚杰道德发展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巴浦洛夫、班杜拉)、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动机-奥苏贝尔、情绪分类、意志冲突
  • edu/qualification/question.txt
  • 最后更改: 2025/03/08 04:00
  • wk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