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理论与实践》2024年目录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标题 | 作者 | |
---|---|---|
理论前沿 | 创造性与“新文科”的现代取向——以“第一轴心期”转向“第二轴心期”为背景 | 任剑涛 |
论新文科建设的“新”与“心” | 傅林 | |
新文科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三重维度 | 李合亮、刘震 | |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 美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 刘阳 |
论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成 | 刘旭光 | |
教育工学知识体系的组织和表达——指向“教育工程师”培养的思考 | 刘庆昌 | |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 基础学科强基计划与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几点思考 | 宋亚云 |
基于非线性禀赋发现的拔尖人才选育 | 孙曰瑶 | |
发展报告 |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 宁继鸣、冯迎霜、周汶霏 |
第1期
标题 | 作者 | |
---|---|---|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 在中西互鉴中建构中国自主文论知识体系 | 曾军 |
文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中国问题:认知检省及其自我超越 | 李自雄 | |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 新文科背景下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复旦大学为例 | 田素华、张毅 |
立足本位 促进交叉——中山大学历史学基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与特色 | 安东强 | |
论哲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以清华大学哲学学堂班为例 | 崔居然、夏莹 | |
数字化赋能新文科建设 | 数字时代的新文科教育:何以为“教”?何以可“育”? | 陈潭、刘璇 |
论数学建模融入新文科课程体系——以上海海事大学物流专业为例 | 胡志华、李姚娜 | |
边疆学数字体系建设的基本内涵与核心内容 | 陈建红、苗威 | |
理论前沿 | 基于范式识别的科学评价新趋向论析 | 周文杰 |
人的哲学建构与新文科建设——基于博雅和通识教育与新文科建设贯通基础上的思考 | 李洪卫 | |
教育探索 | 新文科视域下的监察法学课程教学研究——以山东大学法学院“监察法学”课程为例 | 赵恒、高智恒 |
新文科背景下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探索 | 叶德磊 |